亞馬遜溯源記

後記
在飛往秘魯的飛機上,我跟空姐要了幾張明信片,除了問候即將分別一個月的朋友外,我也寫了一張給自己。
「王黎文,加油!你可以做得到的!」面對這趟未知的旅程,我的心惶惶不安,不得不為自己打氣。啟程之前,我只知道目的地是秘魯的亞馬遜雨林,我必須備妥睡袋、大量的防蚊藥膏,以及所有想像得到的野營生活所必須用到的個人用品。除此之外,我幾乎一無所知。
「在一個沒有路的地方義診」,這是台灣路竹會第九十次義診的主題,目的地是誘人的亞馬遜雨林。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早在出發前兩個月,就興致勃勃跟我預告,多次有意無意提及這次義診的特殊之處,想要「引誘」我同行。
不過,處於分秒必爭的新聞環境中,生活週期的設定是二十四小時,新聞取捨的標準也很難跳脫小島的本位觀點,報社有可能允許我飛去地球彼端,花一個月守候可能完全沒有新聞性的故事嗎?面對劉會長的遊說,我心如止水,幾乎是不假思考,心裡早就婉拒了他的盛情邀約。
那是很偶然的機緣,我的主管志清知道這個機會,他很訝異地問我:「怎麼不向報社爭取看看?」面對一個愛護我的主管,我不忍潑他冷水,順勢寫了公文申請出差,也不期望有回音。
不料,才過兩天,總編輯黃清龍和採訪主任夏珍找我懇談。他們認為這趟採訪機會難得,不希望我放棄,所以主動促成我和時報出版公司合作,將這趟旅程寫成書。
書都還沒寫,就先讓作者拿版稅?真多虧時報出版社的大方和信任,我感動不已,卻也感到壓力沈重。
出發之前,我反覆翻看著劉醫師探路帶回來的資料,我只知道我們主要的義診地點是萬帕米,但翻遍地圖、搜遍網路,翻閱多本旅遊書,怎麼樣都找不到這個地名。偌大的秘魯,相關資訊卻這麼貧乏!幾乎所有對秘魯亞馬遜雨林的介紹,都集中在觀光大城伊基多(Iqito)。我這才發現,如果你的旅行不想採取約定俗成的觀光模式,協助的你的資源將會少得可憐。
帶著很有限的了解,我戒慎恐懼的踏上亞馬遜之旅,一心希望再回到台灣,收到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時,能有鬆一口氣的釋然和自信。
結束採訪任務回台,一個星期後,我的亞馬遜雨林專題報導在《中國時報》連載。出版公司的工作人員從報上得知,我們在雨林裡困頓苦行、狀況百出,和原本出書設定的方向出入很大。當初大家的想像是:義診的溫情將消融文化差異於無形,雨林裡會有感人肺腑的醫、病故事不斷上演。
「能寫得下去嗎?」出版公司的人擔心地問我,我給了肯定的答案,而且是「很想寫」。雖然這趟旅程有失望、有沮喪、有懷疑,但我時時提醒自己是個觀察者的角色,不能有預設立場,而且得盡力在多變的環境中,找出能滋養心靈的養分。
如果說,這趟旅程讓我找到什麼自信的話,我想,應該就是這點自知之明和自我角色的掌握吧﹗
當了八年半的醫藥記者,寫起疾病和病人,我的筆可以飛快地不踩煞車。但跳脫記者的身分,以一個純然的旅人角色,記錄一個陌生環境的故事,對我來說,是不曾有過的經驗。好幾個趕稿的夜,我反覆看著自己筆耕的文字,心裡浮上問號,「不知道誰有興趣看這些東西?」
謝謝時報出版的編輯,在我交稿當晚,一口氣讀完我的亞馬遜故事,並且告訴我「很好看」。寫這本書,我需要很大的鼓勵。
感謝劉會長的盛情邀約,如果不是搭他的便車,我此生可能永遠無緣目睹亞馬遜的天空。也謝謝此行的夥伴們,秦大哥、珮霖、邱醫師、王醫師、吳醫師、鍾教授、照真、愛貞姊、育愷……,如果少了大家的陪伴,這趟旅程會失色很多。
我想,沒有幾個記者會有放一個月公假的機會,可以擺脫紅塵俗事,在一個幾乎忘卻日子的地方過生活。黃總編和夏主任大可以隨便找個理由,打發我的公文,但他們沒有這樣做,很謝謝他們的用心安排。再者,若沒有志清的鼓勵,也不會成就這樣的一次機會,在教科文組人力吃緊的情況下,讓我出國等於是志清自找麻煩,很感激他的愛護和幫忙。
最後,僅以此書獻給在亞馬遜雨林裡生活的人們。
路竹會
http://www.taconet.com.tw/luchu/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這本書我很早之前就在誠品看到了,只是一直沒機會買來看,昨天晚上去誠品消磨了一個晚上,當然有惦記著,這本「亞馬遜溯源記」。
大家對「亞馬遜」,有著一股神秘,更有人說,這輩子,可以去亞馬遜的機會幾為零。藉由這本書,可以窺見真實的亞馬遜,沒有任何包裝的亞馬遜。
亞馬遜在南美洲的祕魯境內,書中提到,從台灣到萬帕米,光是路程,扣除轉機、候機,所有等待的時間,整整五十五個小時!平時我從屏東回桃園的五個小時,我都叫苦連天了,很難想像五十五個小時,究竟要怎麼熬過去的,除了佩服,沒有第二句話。其實佩服的不只是這點,參與義診的人員,都要想辦法為自己的工作請長假之外,還有全額負擔旅途的費用,這真的事奉獻與學習的心態才能做到,因為他們做的事,是吃力不討好的。
看完這本書,會讓我想到「永不遺忘的美麗」,尤其是在醫療方面的描寫,看到書中的描述,就會讓我想到永片的場景,兩者相結合。
祕魯的亞馬遜,與世隔絕,自給自足,且祕魯政府沒有多餘的能力去照顧亞馬遜,使得亞馬遜都依賴外界的協助,尤其在醫療方面,更是仰賴。
書中提到,有一個小女孩受傷了,很嚴重,也很虛弱,但是沒有醫療的協助,在亞馬遜這封閉的村落,當然還是循古法,用草藥塗塗抹抹,未料,沒有好轉,還惡化,一直到路竹會到那去義診,小女孩的父親才沒有辦法的帶女兒去就診,而那父親的手中仍然抓著藥草,因為他不知道眼前這些陌生人是否真的可以醫治他的女兒?若是他的女兒沒有好,他是不是對文明社會外來者感到失望?這些都是很難突破的點。不過還好,小女孩復原了,他的父親對路竹團隊充滿感激,還好阿!
而在亞馬遜流域的村落,是沒有陸路的,所有的運行都仰賴水路,所以造成許多人一輩子老死都沒有出過村落,沒有見過外來者,甚至是老一輩的人,都沒有見過汽車。這是什麼樣的世界?真是不能用想像的。但是也不是沒有文明的滲入,亞馬遜居民的穿著,是T恤、褲子甚至女人還穿洋裝,而不是大家所想像的,用草、葉作衣服,房子是用茅草建造的,有時還可見到用水泥砌成的房子呢!當然,這是有錢人家的住宅。
最後一個觀點,來談談亞馬遜的女人。
書中提到,亞馬遜的女人,約在13、14歲生育第一個孩子,而每個女人平均要養育8到9個孩子。這是什麼世界呀?在台灣,根據前幾天的報導,台灣和芬蘭已經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,約為1.2的小孩,比英國1.7還低,和亞馬遜女人相比,真是無法像像。
亞馬遜女人在診間,見到醫生、護士就開始低聲哭泣,說自己划了二個小時的船來看醫生,接著又說著自己下體癢,分泌物很多…等問題,醫生、護士還要安撫患者的心情,還要說服做內診,診斷的結果,太早有性行為,有太多的孩子,又太過勞苦,加上先生可能感染性病,造成感染。這些問題在亞馬遜是非常嚴重的,因為亞馬遜女人沒地位,卻又是無比忙碌,而亞馬遜男人卻又是該死的無知,通常知道自己的太太有性病,醫護人員會要求二人一起做檢查,而亞馬遜男人總是一口回絕掉,只能看到亞馬遜女人聳聳肩,就是一種「我也沒辦法」的眼神。真是讓人無奈與心疼著亞馬遜女人。然而陸續有很多亞馬遜女人選擇自殺來尋求解脫,女人,是只有為了要生孩子而已嗎?當亞馬遜女人老了,體力不好了,被丈夫嫌棄了,甚至更糟的,感染性病、愛滋病,亞馬遜女人就會選擇自殺來解脫。
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很大,看到書中描寫的一些事,很感人,讓我熱淚盈框,也很感恩,還好還有好多人,無私的付出,看到這些,讓我還相信著,社會有溫暖,有關懷,同時也為路竹會感到驕傲!

Categories: Opinion, 未分類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