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都有簡單的早餐,雖然不是很豐盛,卻也可以飽餐一頓。
回到青旅,見到負責人之一的Anand在辦公室,便與他聊了起來,會想跟他聊聊,是因為他是我們到蒙古之後,遇到英文最流利的人,問他為何英文這麼好?
Anand說:「我17歲時就隻身一人到美國達拉斯,第一年的學費是爸媽出的,第二年開始都是靠自己打工,我當時的工作是到台灣人Chu開的餐廳洗碗,之後晉身為外場,薪水比較多,而且客人會給小費。之後Chu一家人回台灣度假,我還去他們家看家兩星期呢!」
Anand知道我們來自台灣,他覺得很親切,繼續說他與台灣人的淵源:「Chu鼓勵我一定要拿到學位,後來我搬去Chu家的頂樓,裡面有房間、客廳、廚房,應有盡有,一個月只跟我收200美元,超便宜,真的好佛心。我在Chu家住了5年,在一起工作了8年,受到他的照顧跟激勵,對我來說,Chu像是我的人生導師及很好的朋友,我一直感念在心。」並跟我們說:「我對台灣人有一份情感及熟悉。」
聽起來在美國的生活似乎不錯,我問Anand為何回到蒙古:「我拿到美國護照之後,家族經營的民宿,老一輩人厭倦管理了,我決定回來接手,同時也能賺比較多錢,還能推廣蒙古旅遊。」
確實,Anand將民宿經營得很好,哥哥以前在西雅圖,現在也回到蒙古,接手一起經營民宿,姐姐則在聖地牙哥落地生根。
聽完Anand的故事,覺得人間好暖、處處有溫情,只要自己不放棄,終有賞識的人拉一把,謝謝Chu,造就了今日的Anan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