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

Ivy + H先生 玩轉全世界

Text & Photo_Ivy
Video Editing & Translation_Mr. H

© Ivy Lee 攝影;閱讀;旅行;流浪;走山;藝文;明信片;手繪旅行;生活;深呼吸。

Would you like to inquire about collaborations? Or do you just want to say hello, have a travel-related question, or need advice? We’d love to hear from you!

You can contact via email or via social media:

email:ivyleeblog@gmail.com
facebook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vyleefans
instagram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ivyleetravel


我的英文名字是Ivy,以Ivy Lee走天下
損友說Ivy Lee念快一點會變成愛蜜莉
待過南美洲半年,有一個西班牙文名Benita
後來去了吐瓦魯,有一個吐名Pitaasi,意思是茉莉花
去斯里蘭卡,叫計程車時,對方誤把我的名字聽成Vivi
不過名字好像不代表什麼,就是一個稱謂罷了。

曾經當過研究助理、非營利組織企畫、旅遊雜誌主編等,很多人好奇我曾經做過哪一些工作,就這一些了。

我的文章數量很多,長期看我的文章的朋友們,應該也是從某一篇切入之後,之後我在粉絲專頁po上連結,才這樣一篇一篇跟著看,或是資料導向,搜尋到要的資料,進來看看,看完就走了。是嗎?我猜的。

從大一開始在網路上書寫文章,早期都寫一些只有自己看的懂的心情抒發文,看的人不多,就是同學們而已,後來也養成習慣,有什麼事情就寫在部落格中,很多人的部落格就是一頁頁璀璨的好萊塢大片,總是遊記、食記、電影心得好好分類,而我卻是雜亂無章,看到時事也想寫心得,心情不好也要記錄一下,不過,總覺得我的部落格很有人情味。(笑)

大學畢業後兩年,到國外當志工兩年,前半年在南美洲的巴拉圭,後面在南太平洋吐瓦魯。回到台灣的現在,總覺得過去的一切恰似一場夢,不是很真實。在巴拉圭的日子過得很辛苦,很難想像我這樣倔強的人是天天以淚洗面,以往的潑辣都被現實狠狠敲個粉碎,西班牙文也不好,成為很依賴的人;不過也因為在巴拉圭的震撼洗禮,讓我有了看世界的勇氣。吐瓦魯那看海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,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吐瓦魯,連買雞蛋跟水果都要用搶的,過去在台灣那挑食的壞習慣,在吐瓦魯竟然是不藥而癒,青椒、青蔥跟我現在都是好朋友。也學會與自己相處,也驚訝發現自己是個可以承受寂寞的人,那種很深的寂寞。

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

旅行,誰不喜歡旅行?我也喜歡。去過一些地方,不算多,總是貪心可以去更遠,看更多,每天做著旅行的大夢,雖然很傻,卻有一個內心渴望前進的方向。很多朋友總羨慕我為何常常在路上?讓我也很納悶,或許是我經常在寫部落格吧?一下子是倫敦,隔天又到了維也納,下回又跳到京都,用回憶書寫屬於我自己的旅行。許多朋友總說看我寫得遊記很過癮,他們跟著我,走了一次那夢幻 ∕ 浪漫 ∕ 寫實 ∕ 赤裸的國家與城市,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好似看著那些人也在身邊一樣,那樣身歷其境,甚至有衝動照著我的足跡,把我所寫的地方也走過一遍。有些人,真的追尋著我的腳步,去了美國、東京、緬甸甚至是新疆,走我走過的路程,看我看過的風景,甚至吃著我所推薦的小餐館,也或許那位曾經與我擦肩而過的人,就在你們眼前。每每想到這些,總讓我笑著,也期許自己去更多地方,拍出更多很棒的照片,在路上認識很風趣的朋友們,寫更多更多的旅行故事。

旅行的時候,喜歡跟旁人搭訕聊天,還記得在曼谷的青年旅館中,睡在下舖的一位英國女士,我們也只是萍水相逢,從晚上十點一路聊到半夜一點,我說起當志工的趣事,她則分享沙發衝浪的趣聞,聊到累了才上床睡覺。還有在蘭嶼的野銀部落,我與旅伴坐在田埂上看著太平洋風光,吹著海風,卻意外與一位達悟族的老婆婆一同在涼亭中度過一個下午,每每想到這些,就會從心裡泛起微笑。

自己這幾年的旅行型態已經轉型為「公益旅行」,認為在旅行途中做些事情是很美的一件事。曾經在斯里蘭卡的大象孤兒院中購買物品其經費作為營運用、雪梨週末市集購買商品將所得部分捐往當地社區小學、將自己將汰舊的衣物(舊但是乾淨也無破損)洗淨後整齊摺疊好留在緬甸小旅館中讓打掃阿姨可再度使用等。其實公益旅行的門檻並不高,就算沒有聯絡到當地的志願者工作,也可以從自己能做的事情開始,例如拒絕乘坐大象作為玩樂工具,隨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對於當地人、當地生物及生態帶來的影響並「擇善而從」,為自己的旅行行為負起責任,公益的心意其實無處不在。

先寫到這邊,之後再補充吧。